Transformer学习笔记一:Positional Encoding(位置编码)

小小引流一下,最近在更新ChatGPT系列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猛猿:ChatGPT技术解析系列之:训练框架InstructGPT

自从2017年Transformer模型被提出以来,它已经从论文最初的机器翻译领域,转向图像,语音,视频等等方面的应用(实现作者们在论文结论里的大同之梦)。原论文的篇幅很紧密,不看代码的话,缺乏了很多细节描述。我的学历经历大概是两周啃paper+代码 => 两周挖细节=>未来这个模型还有很多值得端详。在Transformer系列的笔记里,我把模型拆成了各个零件进行学习,最后把这些零件组装成Transformer,涵盖内容如下:

  1. Positional Encoding (位置编码)
  2. Self-attention(自注意力机制),点击跳转
  3. Batch Norm & Layer Norm(批量标准化/层标准化),点击跳转
  4. ResNet(残差网络),点击跳转
  5. Subword Tokenization(子词分词法),点击跳转
  6. 组装:Transformer

这是Transformer系列的第一篇。这个笔记系列(即上方超链接)持续更新,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~

本篇目录结构如下:

一、什么是位置编码

二、构造位置编码的方法 /演变历程

  • 2.1 用整型值标记位置
  • 2.2 用[0,1]范围标记位置
  • 2.3 用二进制向量标记位置
  • 2.4 用周期函数(sin)来表示位置
  • 2.5 用sin和cos交替来表示位置

三、Transformer中位置编码方法:Sinusoidal functions

  • 3.1 Transformer 位置编码定义
  • 3.2 Transformer位置编码可视化
  • 3.3 Transformer位置编码的重要性质

四、参考

一、什么是位置编码

image-20240423120208778

在transformer的encoder和decoder的输入层中,使用了Positional Encoding,使得最终的输入满足:

$$input=input_embedding+positional_encoding$$

这里,input_embedding是通过常规embedding层,将每一个token的向量维度从vocab_size映射到d_model,由于是相加关系,自然而然地,这里的positional_encoding也是一个d_model维度的向量。(在原论文里,d_model = 512)

那么,我们为什么需要position encoding呢?在transformer的self-attention模块中,序列的输入输出如下(不了解self-attention没关系,这里只要关注它的输入输出就行):

image-20240423120311690

在self-attention模型中,输入是一整排的tokens,对于人来说,我们很容易知道tokens的位置信息,比如:
(1)绝对位置信息。a1是第一个token,a2是第二个token……
(2)相对位置信息。a2在a1的后面一位,a4在a2的后面两位……
(3)不同位置间的距离。a1和a3差两个位置,a1和a4差三个位置….
但是这些对于self-attention来说,是无法分辩的信息,因为self-attention的运算是无向的。因为,我们要想办法,把tokens的位置信息,喂给模型。

二、构造位置编码的方法 /演变历程

2.1 用整型值标记位置

一种自然而然的想法是,给第一个token标记1,给第二个token标记2…,以此类推。
这种方法产生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:
(1)模型可能遇见比训练时所用的序列更长的序列。不利于模型的泛化。
(2)模型的位置表示是无界的。随着序列长度的增加,位置值会越来越大。

2.2 用[0,1]范围标记位置

为了解决整型值带来的问题,可以考虑将位置值的范围限制在[0, 1]之内,其中,0表示第一个token,1表示最后一个token。比如有3个token,那么位置信息就表示成[0, 0.5, 1];若有四个token,位置信息就表示成[0, 0.33, 0.69, 1]。
但这样产生的问题是,当序列长度不同时,token间的相对距离是不一样的。例如在序列长度为3时,token间的相对距离为0.5;在序列长度为4时,token间的相对距离就变为0.33。

因此,我们需要这样一种位置表示方式,满足于:
(1)它能用来表示一个token在序列中的绝对位置
(2)在序列长度不同的情况下,不同序列中token的相对位置/距离也要保持一致
(3)可以用来表示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句子长度。

2.3 用二进制向量标记位置

考虑到位置信息作用在input embedding上,因此比起用单一的值,更好的方案是用一个和input embedding维度一样的向量来表示位置。这时我们就很容易想到二进制编码。如下图,假设d_model = 3,那么我们的位置向量可以表示成:

img

这下所有的值都是有界的(位于0,1之间),且transformer中的d_model本来就足够大,基本可以把我们要的每一个位置都编码出来了。

但是这种编码方式也存在问题:这样编码出来的位置向量,处在一个离散的空间中,不同位置间的变化是不连续的。假设d_model = 2,我们有4个位置需要编码,这四个位置向量可以表示成[0,0],[0,1],[1,0],[1,1]。我们把它的位置向量空间做出来:

img

如果我们能把离散空间(黑色的线)转换到连续空间(蓝色的线),那么我们就能解决位置距离不连续的问题。同时,我们不仅能用位置向量表示整型,我们还可以用位置向量来表示浮点型。

2.4 用周期函数(sin)来表示位置

回想一下,现在我们需要一个有界又连续的函数,最简单的,正弦函数sin就可以满足这一点。我们可以考虑把位置向量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用一个sin函数来表示,则第t个token的位置向量可以表示为:

$$PE_t=[sin(\frac{1}{2^0}t),sin(\frac{1}{2^1}t)\ldots,sin(\frac{1}{2^{i-1}}t),\ldots,sin(\frac{1}{2^{d_{model}-1}}t)]$$

结合下图,来理解一下这样设计的含义。图中每一行表示一个$PE_{t}$,每一列表示 $PE_{t}$中的第i个元素。旋钮用于调整精度,越往右边的旋钮,需要调整的精度越大,因此指针移动的步伐越小。每一排的旋钮都在上一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(函数中t的作用)。通过频率$\frac1{2^{i-1}}$来控制sin函数的波长,频率不断减小,则波长不断变大,此时sin函数对t的变动越不敏感,以此来达到越向右的旋钮,指针移动步伐越小的目的。 这也类似于二进制编码,每一位上都是0和1的交互,越往低位走(越往左边走),交互的频率越慢。

img

越往左边走,交互频率越慢

越往左边走,交互频率越慢

由于sin是周期函数,因此从纵向来看,如果函数的频率偏大,引起波长偏短,则不同t下的位置向量可能出现重合的情况。比如在下图中(d_model = 3),图中的点表示每个token的位置向量,颜色越深,token的位置越往后,在频率偏大的情况下,位置响亮点连成了一个闭环,靠前位置(黄色)和靠后位置(棕黑色)竟然靠得非常近:

img

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我们尽量将函数的波长拉长。一种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同一把所有的频率都设成一个非常小的值。因此在transformer的论文中,采用了 $\frac{1}{10000^{i/(d_{model}-1)}}$ 这个频率(这里i其实不是表示第i个位置,但是大致意思差不多,下面会细说)

总结一下,到这里我们把位置向量表示为:

$$PE_t=[sin(w_0t),sin(w_1t)\ldots,sin(w_{i-1}t),\ldots,sin(w_{d_{model}-1}t)]$$

其中, $w_i=\frac{1}{10000^{i/(d_{model}-1)}}$

2.5 用sin和cos交替来表示位置

目前为止,我们的位置向量实现了如下功能:
(1)每个token的向量唯一(每个sin函数的频率足够小)
(2)位置向量的值是有界的,且位于连续空间中。模型在处理位置向量时更容易泛化,即更好处理长度和训练数据分布不一致的序列(sin函数本身的性质)

那现在我们对位置向量再提出一个要求,不同的位置向量是可以通过线性转换得到的。这样,我们不仅能表示一个token的绝对位置,还可以表示一个token的相对位置,即我们想要:

$$PE_{t+\triangle t}=T_{\triangle t}*PE_t$$

这里,T表示一个线性变换矩阵。观察这个目标式子,联想到在向量空间中一种常用的线形变换——旋转。在这里,我们将t想象为一个角度,那么$\triangle t$就是其旋转的角度,则上面的式子可以进一步写成:

$$\begin{pmatrix}\sin(t+\triangle t)\\cos((t+\triangle t)\end{pmatrix}=\begin{pmatrix}\cos\triangle t&\sin\triangle t\-\sin\triangle t&\cos\triangle t\end{pmatrix}\begin{pmatrix}\sin t\\cos t\end{pmatrix}$$

有了这个构想,我们就可以把原来元素全都是sin函数的 $PE_{t}$做一个替换,我们让位置两两一组,分别用sin和cos的函数对来表示它们,则现在我们有:

$$PE_{t}=[sin(w_0t),cos(w_0t),sin(w_1t),cos(w_1t),\ldots,sin(w_{\frac{d_{model}}{2}-1}t),\cos(w_{\frac{d_{model}}{2}-1}t)]$$

在这样的表示下,我们可以很容易用一个线性变换,把$PE_{t}$转变为$PE_{t+\triangle t}$ :

$$PE_{t+\triangle t}=T_{\triangle t}*PE_{t}=\begin{pmatrix}\begin{bmatrix}cos(w_0\bigtriangleup t) & sin(w_0\bigtriangleup t)\ -sin(w_0\bigtriangleup t) & cos(w_0\bigtriangleup t)\end{bmatrix} & \cdots & 0\ \cdots & \cdots & \cdots\ 0 & \cdots & \begin{bmatrix}cos(w_{\frac{d_{madd}}2-1}\bigtriangleup t) & sin(w_{\frac{d_{madd}}2-1}\bigtriangleup t)\ -sin(w_{\frac{d_{madd}}2-1}\bigtriangleup t) & cos(w_{\frac{d_{madd}}2-1}\bigtriangleup t)\end{bmatrix}\end{pmatrix}\begin{pmatrix}sin(w_0t)\ cos(w_0t)\ \cdots\ sin(w_{\frac{d_{madd}}2-1}t)\ cos(w_{\frac{d_{madd}}2-1}t)\end{pmatrix}=\begin{pmatrix}sin(w_0(t+\triangle t))\ cos(w_0(t+\triangle t))\ \cdots\ sin(w_{\frac{d_{madd}}2-1}(t+\triangle t))\ cos(w_{\frac{d_{madd}}2-1}(t+\triangle t))\end{pmatrix}$$

三、Transformer中位置编码方法:Sinusoidal functions

3.1 Transformer 位置编码定义

有了上面的演变过程后,现在我们就可以正式来看transformer中的位置编码方法了。

定义:
- t是这个token在序列中的实际位置(例如第一个token为1,第二个token为2…)
- $PE_t\in\mathbb{R}^d$是这个token的位置向量,$PE_t^{(i)}$表示这个位置向量里的第i个元素
- $d_{model}$是这个token的维度(在论文中,是512)

则$PE_t^{(i)}$可以表示为:

$$\left.PE_t^{(i)}=\left{\begin{array}{lr}\sin(w_kt),&ifi=2k\\cos(w_kt),&ifi=2k+1\end{array}\right.\right.$$

这里:$w_k=\frac{1}{10000^{2k/d_{model}}}$,$i=0,1,2,3,\ldots,\frac{d_{model}}2-1$

看得有点懵不要紧,这个意思和2.5中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,把512维的向量两两一组,每组都是一个sin和一个cos,这两个函数共享同一个频率$w_{i}$,一共有256组,由于我们从0开始编号,所以最后一组编号是255。sin/cos函数的波长(由$w_{i}$决定)则从 2𝜋 增长到 2𝜋∗10000。

3.2 Transformer位置编码可视化

下图是一串序列长度为50,位置编码维度为128的位置编码可视化结果:

img

可以发现,由于sin/cos函数的性质,位置向量的每一个值都位于[-1, 1]之间。同时,纵向来看,图的右半边几乎都是蓝色的,这是因为越往后的位置,频率越小,波长越长,所以不同的t对最终的结果影响不大。而越往左边走,颜色交替的频率越频繁。

3.3 Transformer位置编码的重要性质

让我们再深入探究一下位置编码的性质。

(1) 性质一:两个位置编码的点积(dot product)仅取决于偏移量 △𝑡 ,也即两个位置编码的点积可以反应出两个位置编码间的距离。

证明:

$$\begin{aligned}
PE_{t}^{T}*PE_{t+\triangle t}& =\sum_{i=0}^{\frac{d_{model}}2-1}[sin(w_it)sin(w_i(t+\triangle t)+cos(w_it)cos(w_i(t+\triangle t)] \
&=\sum_{i=0}^{\frac{d_{model}}2-1}cos(w_i(t-(t+\triangle t))) \
&=\sum_{i=0}^{\frac{d_{model}}{2}-1}cos(w_i\bigtriangleup t)
\end{aligned}$$

**(2) 性质二:位置编码的点积是无向的,即 **$PE_{t}^{T}*PE_{t+\triangle t}=PE_{t}^{T}*PE_{t-\triangle t}$

证明:
由于cos函数的对称性,基于性质1,这一点即可证明。
我们可以分别训练不同维度的位置向量,然后以某个位置向量$PE_{t}$为基准,去计算其左右和它相距$\triangle t$的位置向量的点积,可以得到如下结果:

img

这里横轴的k指的就是$\triangle t$,可以发现,距离是对成分布的,且总体来说,$\triangle t$越大或者越小的时候,内积也越小,可以反馈距离的远近。也就是说,虽然位置向量的点积可以用于表示**距离(distance-aware),但是它却不能用来表示位置的方向性(lack-of-directionality)**。

当位置编码随着input被喂进attention层时,采用的映射方其实是:

$PE_t^TW_Q^TW_KPE_{t+k}$

这里$W_Q^T$和$W_{K}$表示self-attention中的query和key参数矩阵,他们可以被简写成 𝑊 表示attention score的矩阵,到这里看不懂也没事,在self-attention的笔记里会说明的)。我们可以随机初始化两组 ,$W_{1}$,$W_{2}$,然后将$PE_t^TW_1PE_{t+k}$, $PE_t^TW_2PE_{t+k}$和$PE_t^TPE_{t+k}$这三个内积进行比较,得到的结果如下:

img

绿色和黄色即是$W_{1}$,$W_{2}$的结果。可以发现,进入attention层之后,内积的**距离意识(distance-aware)**的模式也遭到了破坏。更详细的细节,可以参见复旦大学这一篇用transformer做NER的论文中。

在Transformer的论文中,比较了用positional encoding和learnable position embedding(让模型自己学位置参数)两种方法,得到的结论是两种方法对模型最终的衡量指标差别不大。不过在后面的BERT中,已经改成用learnable position embedding的方法了,也许是因为positional encoding在进attention层后一些优异性质消失的原因(猜想)。Positional encoding有一些想象+实验+论证的意味,而编码的方式也不只这一种,比如把sin和cos换个位置,依然可以用来编码。关于positional encoding,我也还在持续探索中。